Predator satiation and Janzen-Connell effects vary with spatial scales
经典的负密度制约模型(即Janzen-Connell model)预测常见物种的种子捕食率与母树的距离或者同种种群密度呈负相关。 但相反,捕食者饱和假说(predator satiation hypothesis)预测在种子产量丰年或种子丰富的区域有较低的种子捕食率。昆虫种子捕食系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系统来验证上述假设(图2)。
通过对都江堰亚热带森林10个枹栎种群的成树密度、种子产量和昆虫种子捕食进行为期2年的调查,发现虫蛀率在种子产量小年显著高于种子产量大年,在种群水平,成树的密度与昆虫种子捕食率呈负相关,与捕食者饱和假说一致。在树水平上,在小年的种子捕食率与种子产量呈正相关,支持Janzen-Connell model的预测。危害枹栎橡子的3类昆虫,与种子产量或成树密度呈现了不同密度制约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捕食者饱和驱动的种群正密度制约效应限制个体的负密度制约效应。这可能是常见树种种群维持的一种重要机制。(Annals of Botany, 2017)

图2 捕食者饱和驱动的种群正密度制约效应限制个体的负密度制约效应